韩国总统大选进入最后冲刺阶段,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的竞选团队突然升级了安保措施。
5月3日清晨,束草中央市场的商贩们发现,这位向来亲民的政客身边多了数名身着黑色西装的安保人员,他们警惕地环视着四周,右手始终放在腰间。
"很抱歉今天不能和大家握手。"李在明向聚集的民众深深鞠躬,声音里带着少见的紧绷感。他的眼角余光不时扫向人群,这个细微的动作暴露了内心的不安。就在前一天,他的私人手机收到三条匿名威胁信息,内容直指其人身安全。
这不是李在明第一次面临死亡威胁。今年1月,在釜山的一场造势活动上,一名男子突然冲出人群,锋利的刀刃在他颈部留下一道十厘米长的伤口。鲜血染红白衬衫的画面通过直播传遍全国,那一刻,支持率反而逆势上涨了7个百分点。
韩国政治暴力有着深刻的历史烙印。1983年,时任总统全斗焕在缅甸遭遇炸弹袭击;1997年大选期间,候选人李会昌的竞选办公室遭人纵火。这些阴影至今萦绕在青瓦台上空,影响着每一位角逐最高权力的人。
最高法院5月1日的裁决犹如一记闷棍。当法官宣布将《公职选举法》案件发回重审时,李在明正在庆尚南道视察灾情。他接过助理递来的平板电脑,盯着判决书看了足足三分钟,指节因用力而发白,却始终保持着得体的微笑。
首尔大学政治系的金教授指出:"韩国政坛有个不成文的规律,越是接近权力中心,遭遇意外的风险就越大。"这句话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,有网友翻出历届总统的遭遇,制作成"青瓦台魔咒"的九宫格图片。
安保专家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:在野党候选人的防护措施普遍不足。与现任总统出行时数十辆警车开道的阵仗相比,李在明的安保团队仅有十二人,其中还包括两名文职助理。这种悬殊对比在光化门的竞选海报上投下长长的阴影。
随着投票日临近,韩国街头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。支持者们的呐喊声中开始夹杂着不安的私语,竞选海报上的笑容也蒙上了一层忧虑。在这个把"身土不二"刻进民族基因的国家,政治暴力始终是民主进程中最难愈合的伤疤。
